首页 > 生活 >

上线鸟类监测系统,190多只天鹅在济南起步区越冬

发布时间:2024-03-27 09:07:22来源:网络转载
近日,在济南起步区鹊山水库沉砂池,数十只洁白的大天鹅正在水面上休憩。据了解,大天鹅已连续20多年来此越冬,成为处于大建设阶段的起步区的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往年监测到的大天鹅数量有80多只,去年冬天数量激增,有190多只大天鹅在起步区越冬。”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分局副局长李悦告诉记者。天鹅监测数量的大幅上升,离不开新技术力量的加持。2023年,济南市布局安装的鸟类自动识别监控系统在起步区率先上线。住在起步区的鸟类一旦飞入监测区域,便可通过这个系统,“鸟脸识别”亮明“身份”。

天鹅、苍鹭、白鹭……通过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安装在龙湖湿地和鹊山水库沉砂池两处的固定式摄像头,便可快速识别鸟的类别。除了固定式摄像头,系统还配备无人机,可通过远程操控起飞,按照设定好的5条航线进行巡航。

据介绍,该系统基于智慧生态黄河平台,可对监测区域进行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利用AI技术,通过鸟类的羽毛颜色、形态特征等识别物种,从而实现对鸟类分布情况、物种习性和种群特征的监测。系统自2023年11月上线以来,已在起步区观测到60多种鸟类。

“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很有灵性,对水质、温度等环境特征十分敏感。”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与遥感室高级工程师杨晓钰告诉记者,到起步区越冬的大天鹅数量不断增加,这表明起步区的水质好、水草丰美。

当前,起步区众多项目在建,一批批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天鹅越冬地所在的大桥组团更是当下重点建设的片区。在这样的背景下,起步区如何守护好鸟类的生态家园、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融入生态底色?起步区的生态之笔最先落在规划编制上,蓝绿空间、节水型城市、绿色城市等专项规划,筑牢了生态底线。2023年7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实施,加快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

纵观起步区建设整体,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奠定了生态保护的基调:崔寨再生水厂投入使用,示范区再生水厂开工建设,孙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推进;起步区生活垃圾转运中心(一期)投入试运营;清洁、低碳的大桥热源厂实现供暖……同时,装配式等绿色建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这座新城崛起过程中的生态压力。

聚力改革创新,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起步区高质量完成了国家新型建材行业整体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制定了新型建材4个门类碳排放核算方法,每年减少碳排放约6848吨;组织申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并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复,成为全省3个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产业园区试点之一;在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建设初期,启动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园区产业和设施的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起步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2023年,市级考核河流断面水质每月100%达标,水质指数同比改善13.4%,起步区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此外,在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2023年起步区环境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对比2020年改善幅度达26.4%。2023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63.4%;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开展遗存固废大排查大整治,对历史遗留的建筑垃圾7.5万余平方米、生产生活垃圾3.1万余平方米进行了彻底全面整治。

“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把生态保护作为起步区建设的先决条件、重中之重。下一步,起步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