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一点一滴传承民族文化 一针一线织绣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03-15 09:06:53来源:网络转载
一点一滴传承民族文化 一针一线织绣美好生活

——记全国妇代会代表、腾冲市新华乡梅子坪妇女赵家翠

赵家翠展示自己出席大会时穿的阿昌族特色民族服饰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3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并同新一届全国妇联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对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寄予厚望。这是一次十分重要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巾帼盛会,能够代表广大妇女出席这次盛会的人,无上光荣、无比自豪。

赵家翠就是保山市出席这次盛会的两名代表之一。为什么是她呢?新春的一个下午,记者乘车一路穿过密林,翻过蜿蜒而上海拔2500多米的交界山,在腾冲市新华乡梅子坪村菖蒲河二组,见到了赵家翠。

出席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到首都北京、有幸参加全国妇女的盛会,我高兴得几天都睡不着觉。”虽然大会闭幕快5个月了,但赵家翠说起出席这次大会时的心情,仍激动不已。她一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出席大会时穿的阿昌族特色民族服饰一边对记者说:“第一次坐飞机,(在飞机上)我一秒钟也舍不得闭眼休息,生怕看漏了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言两语,赵家翠给人的印象是一位热情、自信、积极向上的人。她生在边疆民族地区,为祖国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而由衷自豪,可见她爱国爱家、生活乐观、和睦乡邻。

“回来后,我还一直激动不已,大会的盛况、见到国家领导人的喜悦心情,让我终生难忘。”赵家翠说。她从北京回来后就一直忙,忙着整理笔记、记录心得、理清宣讲汇报思路。她心里一直挂念着,要把这次北京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自己感受到的、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怀传递到阿昌妇女姐妹心中。

2023年11月4日,腾冲市、新华乡两级为赵家翠组织了一次“坝院课堂”,请她为村里的妇女们介绍出席大会的情况。后来,赵家翠又作了多场宣讲,传达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把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妇女同胞的亲切问候传到了边疆村寨。

腾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说话间,赵家翠的丈夫张恩松拿出一大匝红本子,那是赵家翠这些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状。记者看了一下,主要有梅子坪村颁发的“好婆婆”奖状、新华乡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腾冲市文旅局颁发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荣誉证书……

原来,赵家翠早在2012年就被认定为腾冲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项目主要是阿昌民歌、阿昌“蹬窝罗”舞、阿昌织绣等阿昌族传统民族文化。

据说,在阿昌群众居住的村寨,烟火伊始,人们就开始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勾勒人的倩影;每当月明,人们就围着篝火踏歌起舞。他们单腿一蹬、双手一展,就蹬出了节奏欢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蹬窝罗”舞,那是阿昌族的民族之魂。

赵家翠,便是边疆地区传承阿昌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梅子坪是个阿昌族村,平时,村里的妇女们都喜欢到赵家翠家,和她学习制作阿昌民族服饰、学习传统民族文化。赵家翠总是乐此不疲地把自己掌握的刺绣技法、织锦技艺教给大家。在赵家翠家里,摆满了她制作的各种阿昌族传统手工艺品和阿昌服饰织绣品,每一样都融入了阿昌族文化元素。她说,她要把阿昌族的文化元素绣在衣服上,让更多的人了解阿昌族、了解阿昌文化。

弘扬阿昌族传统民族文化

事实上,赵家翠是从新华乡隔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嫁过来的媳妇,如今已年近60。和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她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生活虽然有诸多不易,却也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十多年前,自家摆脱贫困后,赵家翠将目光投到了村里的发展上,创立了合作社,带领妇女同胞脱贫致富。

“那时我组织演出,可服装不统一,还得到梁河县去租借,我自己还为此倒贴了几千块钱。”赵家翠说,“租借服装价格不低,想到自己曾学过阿昌民族服装的制作,不如自己做衣服,这样我还可以将制作技艺教给大家。”

说干就干。在乡、村的支持下,“梅子坪阿昌织锦合作社”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开办起来了。

说到弘扬阿昌族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还应该称呼赵家翠一声“老师”,因为她被新华乡中心学校和腾冲市阿昌文化研究会正式聘为“阿昌族母语教师”。在赵家翠的众多证书里,那本教师聘书是她最喜欢的。她说她每年都要到乡里,给阿昌妇女上课,主要教授阿昌语、阿昌服饰,以及阿昌小调、阿昌族传统舞蹈“蹬窝罗”舞。

生活单调,可衣裳不能少却色彩;山寨宁静,但岁月不可或缺歌舞。对赵家翠来说,这便是人生意义、这便是文化自信、这便是家国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