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昌宁:“我们的书屋”品读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12-28 09:24:42来源:网络转载
冬日午后的昌宁县图书馆里,阵阵书香让人心醉,三三两两的读书人散落在各个角落,有的翻看着书籍,有的在认真做着笔记,每个人静静做着自己的事情,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读书,还有一些备考的人来这里复习。特别是周末和假期,许多孩子就会到这里做作业、看书。大家都说这里安静,环境好,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昌宁县图书馆馆长宝发亮说。昌宁县图书馆自提升改造以来,通过优化布局和提升阅读环境,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和学习空间,通过开展阅读分享、亲子阅读、讲座、展览等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昌宁建设。目前有馆藏图书29万多册,人均应用图书0.9册,有持证读者7900多人。

像图书馆一样的读书场景,在昌宁的城镇乡村随处都能见到。近年来,昌宁县坚持把文化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基础性、全局性工程来抓,坚持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建设,发挥部门、行业的优势,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读书融入教育、商业、生活、创意等各类文化空间,切实打通全民学习“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书香昌宁”建设。

昌宁县思源实验学校老师李朝英正带着一群小朋友在刚刚整理好的学校图书馆里读书,不时为孩子们进行讲解,师生一起沉浸在书香里。李朝英说:“读书是最好的修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学校图书馆是我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师生共读、交流分享,可以增进感情,促进教学,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读书和写作中记录生活,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昌宁县坚持把书香社会融入教育文化空间,先后建成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3所,市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13所,市级书香校园7所、书香班级5个、书香门第12个、阅读名师2名、阅读少年12名。用好学校图书馆“第二课堂”,录制6节阅读教学示范课,将“阅览”“收藏”转化为“藏、借、阅、研、休”,满足师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成为师生交流学习、思想碰撞的重要学习空间。

昌宁县新华书店的窑洞空间让人一走进去,就走进了知识的“窑洞”不愿出去。新华书店店长李艳敏正带着员工,为前来购书的人提供服务。“昌宁县新华书店坚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展现国有企业的使命与担当,做好学习型企业的排头兵。”李艳敏介绍,书店采用“书店+服务”的运营模式,集阅读、研学、展示、交流、创意等功能于一体,从传统的图书发行向文化体验的学习型阅读空间转变,打破单一的售书理念,逐渐从被动式销售向主动式服务的创新型服务理念转变,让阅读成为习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新华书店只是昌宁书香社会建设融入商业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宁县用心打造新华书店、图书馆和部分文化企业,从“图书管理”“图书发行”“图书零售”到传播文化,再到文化体验转变,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满足大众阅读需求,实现文化用品一站式购买服务。

昌宁县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模式,将理论学习、全民阅读、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融入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激发群众阅读热情,把书香社会建设融入生活文化空间。同时,通过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我与昌宁90年”“光影九十载”等作品征集活动,创作各类作品1000余件,努力将“文化触角”延伸至家庭教育中,创建学习型(书香)家庭211户。

田园镇文昌社区农家书屋的书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农业、养殖、科技、少儿、法律等各类书籍,几个大人正带着孩子翻看喜欢的书。带着小孙女看书的居民王静说:“农家书屋非常好,我平时喜欢带孙女来这里,让她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开心玩耍的同时还能学到不少的知识。”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昌宁县利用公园、广场、走廊、影院等空间场所,采用“嵌入式”布局,打造读书角、主题景观等,将书香社会建设融入创意文化空间,有效解决阅读活动场所不足、活动载体形式单一、学习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融合阅读、书香文化元素,用好公共文化空间资源,打造“书润茶香”、“晓窗分灯”、漭水“是光诗歌”阅读品牌,广泛开展“千人诵读”“工读时刻”“书润童心”等活动,营造出了书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氛围。

前不久,“晓窗分灯”读书会发起人之一谢孟凌荣获了“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看着女儿由贪玩转变为好学上进,家庭里时时与书相伴,谢孟凌的父亲谢魏邦欣慰地说:“在每个家庭里面,只有每个人不断学习,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我们会一直与她一起读书学习,将好学上进的家风世代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