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发布时间:2024-05-31 09:24:10来源:网络转载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教育的历史性重要作用,以“四个是”深化了教育的战略性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从六个方面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对教育认识的又一次新突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是重要历史时期的战略擘画。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中国遭遇的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问题警醒我们,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残酷,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教育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未来十年作为关键期,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增强战略定力和底气,赢得战略主动和优势。

教育强国也是因应科技日新月异和产业全面迭代的时代要求。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破题之举。

再者,教育强国建设还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相较十年前减半,人口总和生育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需要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此外,教育强国事关人民福祉。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建设教育强国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破解人民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一年来,教育强国正在从蓝图变成实施方案。即将出台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将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2023年中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较2022年上升两位,位列第21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强国发展的认识论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统计,已公开发表的重要论述内容超过42万字。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九个坚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发展和系统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有“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定位,也有面向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谆谆嘱托,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方法,覆盖了教育各个方面。

一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内涵,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和学术建构,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汇编、摘编、落实情况和研究概要等“四书”。“四书”共计100多万字,蕴含三大体系,即以“九个坚持”及其发展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重要论述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教育学理论体系,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的实践体系。其中,中国教育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表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教育服务国家在世界舞台发挥更大作用的“大国之学”,是教育服务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强国之学”。2024年1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天津会议),带领全国教育科研战线,加快推进中国教育学建设,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引领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世界范围内,教育强国建设有四个共同的指标维度,分别是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实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统筹推进,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建设之路。

现在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还有11年,时间紧、任务重。一是迫切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改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快形成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社会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框架。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二是迫切需要积极发挥教育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作用。增强教育弹性,应对学龄人口排浪式冲击。着力以质补量,加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加强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助力营造新型健康婚育理念,夯实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基础。

三是迫切需要教育数字化作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十分关键,具有基础性关键支撑作用。一年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广泛提升了全体师生的数字素养和能力;在有效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抬高了底部,激活了头部;形成了快速有效的网络化学习连接,建立了丰富全面的数字学习资源,统筹了校家社各方力量。目前,我们需要推进数字教育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3I),从松散、碎片化连接到系统有序集成,从资源赋能到数据赋能,从面向区域、国内到面向全域、国际,塑造数字化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系统性跃升。

四是迫切需要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拓展教师队伍培养新思路,实施“国优计划”,探索综合性大学培养优秀理科教师,落实科学教育教师的“加法”。积极应对学龄人口排浪式冲击,推进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和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教研驱动赋能,引领教师发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打造智能教师。

五是迫切需要扩大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立足提升全体师生的国际视野、文化认知与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重点提高留学人才回流比例,促进留学未归人才加速回流,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支撑;找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切入口,积极推动教育“出海”,加快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教育强国建设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期待中国教育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质变,立德树人生态全面形成,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日益提升,有力应对国际竞争,有效支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31日第2版

作者:李永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