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心理健康工作如何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5-21 09:20:56来源:网络转载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个阵地、四纵队伍”为落脚点,全面推动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打造具有“青职”特色的“大心理”工作格局。

锚定一个目标

守住心理育人责任田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锚定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这一核心目标,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学校“党建引领四联四驱”“三全育人”体系和“五育并举”培养格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质升档。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制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确定任务书、明晰分工表、落实路线图,从制度层面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加大经费保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投入158万元建成集专业化、信息化、前瞻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在保障基础投入的基础上,日常工作经费每生每年不少于20元,为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经费保障。

助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作为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的引领、辐射作用,立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示范引领、专业培训、全域覆盖的方式,打造有“青职”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品牌。举办青岛市“阳光心旅”每月一讲公益心理讲坛,惠及岛城心理学工作者、大中小学教师及普通市民5200余人。连续10年组织在青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每年受益学生20余万人。

抓住两个重点

织密心理危机防控网

学校以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心理问题学生咨询辅导为重点,优化“学校—院系—班级—宿舍”4级预警防控体系,形成并完善“培训主试—新生实测—系统筛查—组织面谈—院系反馈—危机学生入危机动态管理库—危机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工作流程和配套制度。

健全心理健康筛查与反馈机制。每年面向全体在校生开展全面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筛查,建立“一生一册”心理档案,对重点学生做到“一人一策”,依托“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多维度分析测评数据,科学鉴别评估情况,分层次、动态化开展干预和跟踪服务。

强化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成立专门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心理危机排查,落实心理危机周报制度,实施危机学生动态管理和多层别备案制。助推青岛高校心理危机联动机制建设,牵头青岛22所高校与3家医院建立“青岛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在青高校学生心理精神问题快速转介机制,服务近千人次。

优化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以规范制度保障咨询效果,出台《心理咨询教师工作规范》等系列规章制度;以科学设置优化咨询效果,固定工作时间、固定咨询人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定制化心理咨询服务,每周提供10个时间段咨询,每年提供1000余小时咨询时间;以多种形式赋能咨询效果,开展定制化个别咨询及和谐人际、恋爱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建设、创业者积极心理品质建设等多主题团体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以服务热线辐射心理咨询效果,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咨询热线,建立规范的热线接听制度和值班安排,被山东省高校工委确定为“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热线”,近3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长约2940小时,惠泽1500余人。

赋能三个阵地

筑牢心理育人服务链

筑牢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阵地。第一课堂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该课程为首批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累计选课学校达100所,选课人数达5.15万人,互动达55.34万次,2022年被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7门选修课程,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育人全覆盖。第二课堂助力坚韧心理素质养成,每年定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节活动(5月)和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月活动(10月),以团体辅导、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素质训练营等活动为载体,每年吸引近万名师生参与,潜移默化地提升师生心理素质。

筑牢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阵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是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持续推动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建有800多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设有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音乐辅导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室;配备交互行为观察系统、互动教学观摩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危机干预系统等国内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满足学生心理调适需要。

织密心理育人网络阵地。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渠道,激活学校心理导航网站、“QD心灵导航”微信公众号等专业宣传路径功能,精准推送各类心理知识、活动咨询、科普海报和心理vlog,开设微信评论区心理树洞,及时回应学生心理困惑。“QD心灵导航”微信平台、网站荣获山东省十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明星微平台、山东省高校十佳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建强四纵队伍

夯实心理教育安全圈

选优配强专业队伍。学校是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承担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山东督导点、青岛市心理学会和青岛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相关工作。学校积极打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培养“最后一公里”,纵向贯通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宿管员、朋辈心理委员、阳光宿舍天使等“四纵”队伍力量,横向集成专职心理师、兼职心理师、学生工作者、任课教师、学生骨干等人员要素力量,构建全员心理育人的“大心理”工作格局,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依托“校心理中心—学院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阳光天使”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明确每一层级分工与职责,启动辅导员深度培训计划,对新入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技能全覆盖培训,大力实施心理健康队伍能力提升分层培训行动,通过学习培训、交流提升、创新研究、骨干培优等途径,近3年累计培训150余人次。

(作者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1日第6版

作者:邢广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