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发布时间:2024-05-17 09:11:53来源:网络转载
近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提供了遵循。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教育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具有很强的战略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突出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这一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满足人民对更高水平更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要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教育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具体地、全面地体现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环节,把思政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办好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吸引力,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各级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重要抓手,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工作本质上讲是做人的工作,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着力建设一支愿做、善做、会做思政工作的政工队伍,不断提高思政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在潜移默化中传道授业,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学会正确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努力做“经师”“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四个引路人”。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作者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工会主席、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7日第2版

作者:安钰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