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立足“三名”,跑出职业教育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3-06-21 09:38:52来源:网络转载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技能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位于山东省德州市的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武城县唯一一所国办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拥有50多年的历史,曾荣获省级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德州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等殊荣。近年来,在学校党总支书记范福亮的带领下,学校实干创新,砥砺奋进,以“创名校,培名师,育名生”为发展目标,立足“三名”工程,步入了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创名校,弘扬三大文化凝心聚力

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武城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是黄河水、运河水、长江水的汇聚之地,中国历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文状元孙伏伽就是武城人,因此武城素有“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的美誉。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武城县职业中专致力于弘扬“红色文化、状元文化、两河文化”三大文化,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文化凝聚力。

学校着力打造以“红色职教堡垒、红烛育人先锋、红心学生工匠、红色联盟基地、红色物业品牌”为主体的“五红”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线上线下校史体验馆、红色物品博览馆、红色故事润心馆等,通过展览革命先辈穿过的草鞋、红军服、用过的油灯等富有年代感的物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创建了黄河运河文化展览室,收集陈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纺车、马灯、织机、汉服等物件,组建运河号子、架鼓、剪纸、虎鞋虎枕制作等社团,将育人融入社团活动,以“学要学得扎实,玩要玩得痛快”为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社团实践中体会并传承黄河运河文化。围绕状元文化,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确立了以春季高考为主体、就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的发展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宽赛道。学校春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已连续7年突破百人,连续3年本科上线超200人,本科上线率达到55%,近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22个、市级奖项207个。

依托三大文化,武城县职业中专加强了与武城县特色骨干产业的契合度,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产业引领,打破专业壁垒。古贝春酿酒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古贝春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打造教育联合体,共建古贝春白酒产业学院,借助校企合作之力,弘扬传统文化,为产业输出了大量高质量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信赖。

培名师,严把“双师型”教师质量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活水源头”。武城县职业中专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致力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此,在招聘时,学校要求教师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同时也要拥有技能证书。

与此同时,学校在教师成长性上下功夫。范福亮书记说:“学校深知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坚持贯彻‘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方式。”“请进来”,是让专家、人才走进校园,让教师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动态;“走出去”,是加强对外交流,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走访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等,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1年、2022年,学校承办了山东省技能大赛中职组“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赛项,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在“培名师”的发展目标之下,武城县职业中专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3名教师获山东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37名教师获德州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其中教师张金霞的教研成果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2022年度科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立项。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学校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大量精力,打造了一支专精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

育名生,德技兼修助力梦想腾飞

武城县职业中专以“敦品成器,励学强技”为校训,以“技能为本,德育为先”为教学理念,德技兼修,构建了党建引领、团建跟进、素质提升、文化传承为主体的特色育人体系,形成了成人与成才并重、升学与就业兼备的教育格局。

在德育管理方面,学校采取值班制,实行24小时无缝隙管理,并在家长、社会与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品行教育。在德育实践层面,学校注重劳动教育,弘扬劳动之美,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将劳动融入教学、融入春考、融入大赛、融入平时的专业训练之中,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以此实现五育并举。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校委会委员赵兴录说:“本着学生想来就收的原则,因材施教,一部分注重春季高考,一部分实行‘三二连读制’,一部分则分配系部就业班,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为深入贯彻以春季高考为主体、就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的发展目标,学校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护理等12个专业,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实训基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作为山东省品牌化专业和省级特色化立项专业,学校连续7年承办相关技能大赛项目,并代表德州市参加省赛,取得了省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的优异成绩。

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德技兼修。多年来,武城县职业中专为德州及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区输送优秀毕业生5万余人,培训企业员工1.5万人次。作为学校2017级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王嘉慧在2022年成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一员,以突出的表现和技能水平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武城县职业中专还有许多像王嘉慧一样优秀的学生,借助学校平台拼搏奋进、一心逐梦。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职业教育这条征程上,武城县职业中专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跑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加速度”。展望未来,范福亮称,学校将认真落实山东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体要求和德州市“高水平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在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上争上游”战略目标,继续围绕“三名”工程,加快新校区迁建进度,加强教学教研内涵建设,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鲁西北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21日第14版

作者:李 雪 唐永阁 祁由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