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安徽举办群舒文化展 揭开江淮古国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4-05-20 09:20:14来源:网络转载
《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18日在位于合肥的安徽博物院开展,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

安徽举办群舒文化展,揭开江淮古国神秘面纱。李鹏飞摄

5月18日,《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图为邳州市博物馆藏的春秋时期的铜编钟。李鹏飞摄

群舒文化承袭中原文化传统,脉延山东东夷文化,根植江淮地域文化,形成最具安徽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本次展览集聚全国22家博物馆170余件青铜器、玉器、陶器以及原始瓷器,全方位展示群舒文化的独特魅力。

5月18日,合肥市民在《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李鹏飞摄

5月18日,《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图为河南博物院藏的春秋时期的黄夫人曲柄铜盉。李鹏飞摄

游客在参观《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李鹏飞摄

5月18日,《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图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藏的春秋时期的兽首铜鼎。李鹏飞摄

安徽江淮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方文化交流、传播和碰撞的重要区域。商周时期,本地土著文化逐步凸显。西周初年,周公东征,东夷部分族群向南迁移至江淮地区,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建立舒、舒庸、舒鸠、舒蓼、舒龙等群舒方国,形成了以兽首鼎、曲柄盉等为典型器物的群舒文化。

游客在参观《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李鹏飞摄

5月18日,《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图为山西博物院藏的商代兽面纹铜觥。李鹏飞摄

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江淮地区是吴楚等国争夺的主要战场。群舒国小而势微,周旋于各大国之间,终为楚所灭。群舒文化根植于安徽江淮地区土著文化,承袭中原文化,与周边的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不断融合渗透,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5月18日,《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李鹏飞摄

5月18日,《融汇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图为安徽博物院藏的春秋时期的兽首铜鼎。李鹏飞摄

安徽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文博研究馆员徐大珍说,群舒虽是小国,但它是“小国大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见到群舒青铜器的代表性器物兽首鼎后非常惊讶,给予了高度赞誉,还写了一首诗:“莫道春秋舒国小,牛形盆口邈难追。横铉遗制真谁偶,拍案惊看振世奇。”兽首鼎体现了群舒文化的融合特征。(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