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把绍兴打造成运河文化新窗口

发布时间:2024-05-16 09:17:52来源:网络转载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座谈会在越城区行政中心召开。在越城区委宣传部主持下,各与会专家学者从文化软实力层面出发,围绕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浙东运河文化积极出谋划策。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是今年越城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与会者在热切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浙东运河文化园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摸清文化家底,丰富运河文化内涵

运河文化源于运河,却不局限于运河本身。会上,多位专家同时提到了运河文化的概念范围,认为它的内涵是丰富而广阔的。既然城市因运河而生,那么这里的各种传统文化都能涵盖于“运河”的主题中。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要做的是将本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进行全面摸排、整理,并择优进行重点宣传、打造,挖掘其中的运河元素。以乡镇为单位收集运河沿线的历史、典故,整理成精彩、可传颂的故事,讲好越城的运河故事。

浙东运河博物馆 图源:越城文旅

打造经典文化IP,以实景展现运河魅力

“比起博物馆的墙面资料展现,大家可能对运河的现场实景更感兴趣。如何跳出展陈,为来者提供可看可玩可游的运河场景呢?”越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的思考与建议引发共鸣。他认为,原真性、稀缺性、独特性的运河实景才更有吸引力、感染力。他提到了前几天皋埠樊江村举办的一场传统庙会。除了热闹的节目,更有运河上的龙舟竞逐,以及售卖琳琅满目“土货”的河边集市,一幅纯正的水乡民俗“百景图”,引得远近游客直呼过瘾。

陶堰、皋埠片区是大运河的“精华段”,开阔的水面、绿意盎然的自然风光,以及沿岸原汁原味的水乡生活,完全可以打造成经典的运河文化IP点,让游客慕名而来。一方面可以做好两岸古居、老街、村落的保护开发,展现生活化的运河场景;另一方面通过重现庙会、龙舟等传统节日习俗,增加游客体验感与情感联结,活态展示运河文化,以实景展现运河记忆。

 

“如何将运河周边的景点、建筑,升级打造成具有标识度的文化IP点,连点成片,形成‘文商农旅学’的融合效应,是值得探究的。”一参会企业负责人提到,可设计体系化的“行大运”游线,以“运河”为核心,串联起周边的吼山风景区、白塔寺、宋六陵、陆游的乡村世界等景点,让游客在三五天时间里,全方位、多层次深度体验运河文化。“除了陆上游线,还可以在樊江段开设水上游线,这里视野绝佳,能沉浸式体验水运文化。此外,还能增设研学游线,丰富游线品类与受众。”

站在世界的角度,将运河文化传播出去。将运河作为一个共同的文化课题,不止宣传越城,而是抓取各个城市的运河文化精髓,形成文化大集结,以此为契机,将绍兴打造为世界了解运河的文化新窗口。

迎恩门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创新文化传承载体,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

年轻人是传承、弘扬一座城市传统文化最活跃的力量,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自然需要年轻人的参与。

“创新活动载体,以年轻人更喜爱的方式,认识、了解运河。”一参会企业负责人说,近年来各地“citywalk”大火,年轻人乐此不疲。而越城区内刚好有几家高校就建在运河边,可组织各家高校共同举办一场运河边的citywalk,过程中穿插进年轻人感兴趣的美食、古装、cosplay、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性。也可以将范围扩大,在浙东运河沿线城市多家高校间,开展皮划艇等项目的大学生联赛,以竞技增进友谊,让更多年轻人认识运河、认识绍兴。

 

“杭州有西湖十景,绍兴也可以打造越中八景、运河十景,在社交平台上形成爆点,激发各地年轻游客的兴趣。”一参会企业负责人说,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本地精华的景地、文化“打包”成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做好了文旅的引流,就要紧跟产品创新,将运河文化品牌化,与产品衔接起来,赋能文旅产业。”浙江日报绍兴分社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可以设计运河手绘地图,将运河的方位、长度、流向,以更直观、通俗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还可以开发运河主题系列文创,吸引年轻游客注意。

除了活动与文旅,文艺也是让年轻人走近运河的一种方式。以舞蹈、纪录片、歌曲、散文、书法、古乐器等艺术形式,打造一批运河文艺精品。或结合宣讲、短视频等新潮流,以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运河娓娓道来。相信在文艺的熏陶中,年轻人将不仅是运河文化的接收者,更会自发成为运河文化的传承者。

来源:绍兴宣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